williamhill官网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年)
专业代码:0601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williamhill官网设置最早的专业之一,专科阶段的历史学专业从1983年开始招生,201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至今已积累了40年的办学基础,是我校师范专业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3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教授4人,博士5人,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本专业以省级科研平台郧县人遗址研究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为支撑进行专业建设,在汉水历史文化、武当历史文化、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颇具特色。本专业现有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教育实习基地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能完全满足教学实习实践、教育科学研究、课程开发等协同育人工作需要。本专业面向湖北和部分区外省市招生,专业社会声誉良好,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80%以上。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本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十堰,面向湖北,培养扎根基础教育事业,具有正确政治信仰和良好师德素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和教育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在毕业后5年左右胜任中学历史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成为所在中学历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骨干教师。
培养目标1:信仰坚定,师德高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熟悉并遵守国家教育法规,依法执教,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培养目标2:专业扎实,精于教学。熟悉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能以生为本,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熟练运用历史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撰写教改论文、教学案例。
培养目标3: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具有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能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在教学环节实施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历史学科特征开展育人工作;能进行班级管理、心理辅导,能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
培养目标4:终身学习、学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能根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个人专业发展实际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能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并提出改进思路,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能与师生、家长及社区进行良好沟通。
三、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认同,具有服务湖北基础教育的情怀;具有系统扎实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史料搜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掌握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学会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开展综合育人活动的技能;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
(一)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1 理想信念】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坚定四个自信。
【1.2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解立德树人内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掌握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方法。
【1.3依法执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了解湖北基础教育发展实情,具有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立志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职业认同】了解湖北基础教育发展实情,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中学历史教师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价值,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教师职责,获得师德体验,产生职业认同感,具有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意愿。
【2.2爱岗爱生】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意义,在教育实践中学会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教育实践中能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和班级管理工作职责。
【2.3自身修养】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崇尚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搜集史料与分析史料的方法,培养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了解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基础知识】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时间脉络、地点、人物、事件、现象等基本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家国情怀的历史价值观。
【3.2 学科能力】能读懂重要历史文献典籍,掌握史料搜集、整理和辨析的基本方法,理解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能依据史料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
【3.3知识整合】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了解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能运用历史学知识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开展历史学科教学活动。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中学历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中学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理论】掌握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和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历史学科认知特点,准确理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熟悉中学历史教材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
【4.2教学实践】具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历史教学等中学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养成以学定教的意识,能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独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习和学业评价,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
【4.3教学研究】具有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掌握历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针对历史教学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三)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方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能运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理论知识对学生成长进行指导,获得班主任工作的积极体验。
【5.1 德育理念】树立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并掌握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将德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实践之中。
【5.2 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策略与技能,能在教育实践中担任班主任或协助其工作,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够组织策划班级活动,获得班主任工作的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的教育规律,理解中学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了解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与方法,参与组织中学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 学科育人】理解历史学科是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学科,在历史学科的学习基础上,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初步掌握将德育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6.2 活动育人】了解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及方法,掌握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能组织中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主动了解与吸收国内外基础教育与历史专业科研新动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合理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对教学和育人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相关问题。
【7.1 发展规划】了解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关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动态,具有初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提升能力。
【7.2 反思改进】掌握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初步具有对所从事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备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进步的能力。
毕业要求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及其他个体和群体进行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团队协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善于与他人进行协同合作,积极参加小组学习、课堂讨论、教育实践等团队学习活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能力。
【8.2 沟通技能】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进行有效沟通,获得沟通交流的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对应图表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四、主干学科
历史学、教育学
五、学制与学位
1.学 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授予:历史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学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学历史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历史教学质量评价
七、毕业规定
1.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总学分160学分,同时第二课堂至少获得8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
2.授予学位要求
取得毕业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八、教学时间分配表
 教学活动
学年 学期 |
军训与 入学教育 |
课堂 教学 |
课程 设计 |
教育 见习 |
综合实训与考核 |
教育实习 |
教育研习 |
劳动 教育 |
毕业 论文 (设计) |
复习 考试 |
机 动 |
合计 |
一 |
一 |
2 |
15 |
|
|
|
|
|
|
|
2 |
|
19 |
二 |
|
16 |
|
1 |
|
|
|
|
|
2 |
1 |
20 |
二 |
三 |
|
16 |
|
1 |
|
|
|
|
|
2 |
1 |
20 |
四 |
|
16 |
|
1 |
|
|
|
1 |
|
2 |
|
20 |
三 |
五 |
|
16 |
|
1 |
|
|
|
|
|
2 |
1 |
20 |
六 |
|
16 |
|
|
2 |
|
|
|
|
2 |
|
20 |
四 |
七 |
|
|
|
|
|
16 |
2 |
|
|
2 |
|
20 |
八 |
|
|
|
|
|
|
|
|
14 |
1 |
1 |
16 |
九、学时与学分构成表
1.学时构成表
学期 课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计 |
百分比 |
通识课程 |
通识必修课 |
235 |
194 |
130 |
264 |
|
18 |
|
|
841 |
33.55% |
通识选修课 |
|
32 |
32 |
32 |
32 |
32 |
|
|
160 |
6.39% |
专业课程 |
学科基础课 |
|
64 |
32 |
|
|
32 |
|
|
128 |
5.11% |
专业必修课 |
128 |
128 |
128 |
128 |
128 |
|
|
|
640 |
25.52% |
专业选修课 |
32 |
|
64 |
64 |
96 |
160 |
|
|
416 |
16.59% |
教师教育必修课 |
32 |
32 |
32 |
32 |
96 |
50 |
|
|
274 |
10.93% |
教师教育选修课 |
|
|
|
|
16 |
32 |
|
|
48 |
1.91% |
合 计 |
427 |
450 |
418 |
520 |
368 |
324 |
|
|
2507 |
100% |
全部学时中实践学时及比例 |
560 |
22.34% |
2.学分构成表
学期 课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计 |
百分比 |
通识 课程 |
通识必修课 |
10 |
9 |
8 |
13.5 |
|
1.5 |
|
0.5 |
42.5 |
26.56% |
通识选修课 |
|
2 |
2 |
2 |
2 |
2 |
|
|
10 |
6.25% |
专业 课程 |
学科基础课 |
|
4 |
2 |
|
2 |
|
|
|
8 |
5.00% |
专业必修课 |
7 |
8 |
8 |
8 |
8 |
|
|
|
39 |
24.36% |
专业选修课 |
2 |
|
4 |
4 |
6 |
10 |
|
|
26 |
16.25% |
教师教育必修课 |
1.5 |
|
2 |
2 |
5.5 |
4 |
|
|
15 |
9.37% |
教师教育选修课 |
|
1.5 |
|
|
0.5 |
0.5 |
|
|
2.5 |
1.56% |
集中实践环节 |
2 |
1 |
|
|
|
|
8 |
6 |
17 |
10.63% |
合 计 |
22.5 |
25.5 |
26 |
29.5 |
24 |
18 |
8 |
6.5 |
160 |
100% |
全部学分中实践学分及比例 |
34 |
21.38% |
第二课堂 |
8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
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实践周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期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通识必修课 |
230199042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
|
|
考查 |
1 |
23019904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5 |
45 |
|
|
|
考试 |
1 |
2301990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
考试 |
3 |
23019901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32 |
32 |
|
32 |
|
考试 |
4 |
23019901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4 |
64 |
32 |
|
32 |
|
考试 |
4 |
239999001 |
劳动教育 |
2 |
32 |
6 |
26 |
|
|
考查 |
4 |
23019900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
|
|
考查 |
1-8 |
230199013 |
大学英语(1) |
2.5 |
60 |
30 |
30 |
|
|
考试 |
1 |
230199014 |
大学英语(2) |
3 |
64 |
32 |
32 |
|
|
考试 |
2 |
230199015 |
大学英语(3) |
2 |
32 |
32 |
|
|
|
考试 |
3 |
230199017 |
大学体育(1) |
1 |
30 |
|
30 |
|
|
考试 |
1 |
230199018 |
大学体育(2) |
1 |
32 |
|
32 |
|
|
考试 |
2 |
230199019 |
大学体育(3) |
1 |
32 |
|
32 |
|
|
考试 |
3 |
230199020 |
大学体育(4) |
1 |
32 |
|
32 |
|
|
考试 |
4 |
230199095 |
体质健康测试 |
|
16 |
|
16 |
|
|
|
1-8 |
230199092 |
师范生数字素养(1) |
1.5 |
32 |
16 |
16 |
|
|
考试 |
1 |
230199093 |
师范生数字素养(2) |
1.5 |
32 |
16 |
16 |
|
|
考试 |
2 |
230199023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3 |
230199024 |
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基础 |
1 |
18 |
18 |
|
18 |
|
考查 |
2 |
230199045 |
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 |
1 |
18 |
18 |
|
18 |
|
考查 |
6 |
230199025 |
自然科学概论 |
2 |
32 |
32 |
|
|
|
考试 |
4 |
230199028 |
音乐基础 |
1.5 |
32 |
16 |
16 |
|
|
考查 |
4 |
230199029 |
美术基础 |
1.5 |
32 |
16 |
16 |
|
|
考查 |
4 |
小计 |
42.5 |
841 |
521 |
328 |
100 |
|
|
|
通识选修课 |
230199094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
|
|
考查 |
1 |
230199022 |
大学语文 |
2 |
32 |
32 |
|
|
|
考查 |
3 |
自然科学类 |
学生在第2-6学期从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体及其他类3个课程模块中至少修读10个学分。应跨类选修,文理互选,兼顾艺体类;不得选修与本专业已开设专业课相同或近似的课程;不得重复选同一门课。 |
人文社科类 |
艺体及其他类 |
小计 |
10 |
160 |
160 |
|
|
|
|
|
学科基础课 |
231001001 |
中国历史文选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2 |
231001002 |
历史文献学 |
2 |
32 |
28 |
4 |
|
|
考试 |
5 |
231001004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2 |
32 |
28 |
4 |
|
|
考试 |
3 |
|
小计 |
8 |
128 |
116 |
12 |
|
|
|
|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实践周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期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验(训)学 时 |
专业必修课 |
231001005 |
★中国古代史(1) |
3.5 |
56 |
54 |
2 |
|
|
考试 |
1 |
231001006 |
★世界古代史(1) |
3.5 |
56 |
54 |
2 |
|
|
考试 |
1 |
231001007 |
★中国古代史(2)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2 |
231001008 |
★世界古代史(2)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2 |
231001009 |
★中国近代史(1)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3 |
231001010 |
★世界近代史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3 |
231001011 |
★中国近代史(2)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4 |
231001012 |
★世界现代史(1)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4 |
2310010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5 |
231001014 |
★世界现代史(2) |
4 |
64 |
60 |
4 |
|
|
考试 |
5 |
小计 |
39 |
628 |
592 |
38 |
|
|
|
|
专业选修课 |
231001015 |
*武当道教建筑鉴赏 |
2 |
32 |
28 |
4 |
|
|
考查 |
1 |
992321 |
武当文化概论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992322 |
汉水文化概论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16 |
中国传统文化 |
2 |
32 |
32 |
|
|
|
考查 |
4 |
231001017 |
中国考古通论 |
2 |
32 |
28 |
4 |
|
|
考试 |
3 |
231001018 |
古代东方文物 |
2 |
32 |
28 |
4 |
|
|
考试 |
4 |
231001019 |
博物馆学概论 |
2 |
32 |
28 |
4 |
|
|
考试 |
5 |
231001020 |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2 |
32 |
28 |
4 |
|
|
考查 |
6 |
231001021 |
*中国历史地理 |
2 |
32 |
32 |
|
|
|
考试 |
3 |
231001022 |
中国史学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5 |
231001023 |
美国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24 |
外国史学史 |
2 |
32 |
32 |
|
|
|
考试 |
6 |
231001025 |
明清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26 |
英国史 |
2 |
32 |
32 |
|
|
|
考试 |
5 |
231001027 |
抗日战争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28 |
秦汉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29 |
中国道教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5 |
231001030 |
*口述历史概论 |
2 |
32 |
16 |
16 |
|
|
考试 |
6 |
231001031 |
中国古代战略文化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33 |
*中国经济史 |
2 |
32 |
32 |
|
|
|
考试 |
6 |
231001034 |
中国思想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5 |
231001035 |
隋唐史专题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1001038 |
史前先秦考古 |
2 |
32 |
28 |
4 |
|
|
考查 |
3 |
231001039 |
汉唐宋元明考古 |
2 |
32 |
28 |
4 |
|
|
考查 |
4 |
231001040 |
中国古代青铜器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3 |
231001041 |
中国古代陶瓷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4 |
231001042 |
中国古代玉器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3 |
231001043 |
中国古代书画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5 |
231001044 |
中国古代建筑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4 |
231001045 |
中国古代钱币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5 |
231001046 |
中国古代佛道造像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6 |
231001047 |
古文字学导论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6 |
231001048 |
博物馆经营与管理 |
2 |
32 |
28 |
4 |
|
|
考查 |
5 |
231001049 |
博物馆藏品管理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6 |
231001050 |
博物馆陈列与展览 |
2 |
32 |
28 |
4 |
|
|
考查 |
6 |
231001051 |
文物管理与法规 |
1 |
16 |
16 |
|
|
|
考查 |
6 |
小计(选修课至少选26学分) |
26 |
416 |
|
|
|
|
|
|
教师教育必修课 |
230199031 |
教师语言 |
1.5 |
32 |
16 |
16 |
|
|
考试 |
1 |
230199038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2 |
32 |
32 |
|
|
|
考试 |
3 |
230199039 |
★中学教育学 |
2 |
32 |
32 |
|
|
|
考试 |
4 |
231001035 |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
2 |
48 |
32 |
16 |
|
|
考试 |
5 |
230199035 |
教育技术与数字化应用 |
1.5 |
32 |
16 |
16 |
|
|
考查 |
5 |
231001037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
1 |
16 |
16 |
|
|
|
考查 |
6 |
230199053 |
班级管理 |
1 |
16 |
12 |
4 |
|
|
考查 |
5 |
230199044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 |
16 |
16 |
|
|
|
考查 |
6 |
230199045 |
中学历史教学质量评价 |
1 |
32 |
16 |
16 |
|
|
考试 |
5 |
230199046 |
★中学历史教学技能训练 |
1 |
32 |
|
32 |
|
|
考试 |
6 |
231001041 |
中学历史教学综合实训 |
1 |
|
|
|
|
2w |
考试 |
6 |
小计 |
15 |
274 |
160 |
112 |
|
|
|
|
教师教育选修课 |
231001036 |
教育法律法规 |
1 |
16 |
16 |
|
|
|
考查 |
5 |
230199032 |
*汉字书写 |
1.5 |
32 |
16 |
16 |
|
|
考试 |
2 |
230199037 |
中国教育史 |
2 |
32 |
32 |
|
|
|
考查 |
6 |
230199054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
1 |
16 |
16 |
|
|
|
考查 |
6 |
231001039 |
历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1 |
32 |
16 |
16 |
|
|
考查 |
4 |
231001040 |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
0.5 |
32 |
|
32 |
|
|
考查 |
6 |
231001042 |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设计与研析 |
0.5 |
32 |
|
32 |
|
|
考查 |
5 |
小计(选修课至少选2.5学分) |
2.5 |
40 |
|
|
|
|
|
|
集中实践环节 |
230199055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
|
|
|
2w |
|
1 |
230199057 |
教育见习 |
1 |
|
|
|
|
4w |
|
2-5 |
230199060 |
教育实习 |
7 |
|
|
|
|
14w |
|
7 |
230199061 |
教育研习 |
1 |
|
|
|
|
2w |
|
1-7 |
230199062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
|
|
|
14w |
|
8 |
小计 |
17 |
|
|
|
|
36W |
|
|
第二课堂 |
小计(不计入总学分) |
8 |
|
|
|
|
|
|
1-8 |
总计 |
160 |
2507 |
|
|
|
|
|
|
|
|
|
|
|
|
|
|
|
|
|
|
注:课程前标注★号的为专业核心课,标注*为专业限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