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七点,williamhill官网求真楼A408教室内灯火通明、掌声阵阵,由该校汉水微光宣讲团主办的“守护家乡汉水,共筑绿色未来”主题宣讲活动在此举行,来自校园周边社区的50余名中学生齐聚一堂,通过情景剧演绎、真人故事分享、互动科普等丰富形式,沉浸式感受汉水保护的重要意义,一场以青春力量唤醒生态自觉的环保宣讲在此温情上演。

活动伊始,宣讲团成员以PPT的形式直观呈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壮阔图景。“从丹江口水库出发,1432公里的输水线路串联起南北深情,汉江作为核心水源地,滋养着京津冀千万群众。”随着宣讲员的讲解,屏幕上的水流示意图与水质监测数据缓缓展开,让在场中学生真切认识到,家乡的一汪清水不仅关乎本地民生,更承载着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使命。当讲到“PH值7.2”这一健康水质标准时,宣讲员特意停顿强调:“这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与付出。”
随后,宣讲团精心编排的情景剧《汉水·绿韵》正式上演。序幕中,演员们以沧桑的旁白与落寞的肢体语言,再现了三十年前汉水因工厂排污逐渐失色的“水之殇”;第一幕里,“老张”抚摸船帮的叹息、“陈奶奶”提及孙辈受害的哽咽、“小明”展示检测报告的焦急,将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具象化,不少中学生悄悄攥紧了拳头;第二幕的对峙与转机中,“李书记”带来的环保专项资金政策与“太阳能水质监测船”扶持计划,让现场响起第一阵掌声;而第三幕里,转型为“绿源农科”的化工厂产出有机肥、众人齐唱护水号子的场景,以及尾声中“PH值7.2”亮起时的欢呼,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演员们真挚的表演,让环保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生活实践。
在“汉水故事”分享环节,宣讲团成员讲述的守水者事迹更让在场学子深受触动。十堰市人大代表肖安山带领清漂队7年如一日守护江面,推动现代化清漂船投入使用让效率提升5倍;“环保奶奶”贺玉凤跨越千里,带着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四次赴十堰护水;九色鹿科普志愿服务队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35000余户家庭参与护水……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与具体的数字,搭配宣讲团精心剪辑的影像资料,让中学生们看到,环保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互动环节中,“如何为汉水添绿”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宣讲团成员结合PPT中的“护水四步法”,从“先懂汉江”“从身边做起”“当环保宣传员”“长期行动”四个维度给出具体建议,“少用一个塑料袋、多提一次菜篮子,随手捡起江边垃圾、向家人科普排污危害,这些小事都是在为汉水护航。”来自实验中学的张同学主动举手分享:“以前路过汉江只觉得水很清,现在才知道这背后有这么多人守护。以后我要做家里的‘环保监督员’,还要和同学一起参加清漂活动。”
活动尾声,宣讲团成员向每位中学生赠送了象征环保使命的绿丝带。“汉水是咱的根,护水是咱的本分!”在全体宣讲团成员的带领下,中学生们手持绿丝带齐声诵读护水宣言,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教室中。不少学生在留言板上写下心声:“今天才明白,守护汉水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一起加入护水队伍”。
此次宣讲活动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起生态教育桥梁,既传递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价值,又通过真实故事与实践方法激发了青少年的环保行动力。宣讲团指导老师表示,后续将持续开展“小小守井人”校园行活动,组织中学生走进汉江畔开展水质监测、垃圾清理等实践,让护水意识转化为持久行动。而现场中学生们眼中的光芒与手中的绿丝带共同昭示,这场发生在求真楼的宣讲,已在青春心中播下守护汉江的种子,终将生长为共筑绿色未来的磅礴力量。
【编辑:罗晓忆 责编:任自玲】